骨密度测量报告解读要点如下:一、核心指标及意义骨密度(BMD)单位为g/cm²,反映单位面积骨矿物质含量。不同部位正常值存在差异,例如成年男性腰椎BMD正常范围为1.05-1.35g/cm²,髋关节为0.85-1.25g/cm²,女性略低。BMD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,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,骨量丢...
骨密度检查报告需结合T值、Z值、测量部位及医生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正常,具体如下:1.T值的核心判断标准T值是评估骨密度的核心指标,反映被测者骨密度与同性别、同种族健康年轻人骨密度的差值。正常范围为-1至+1;若T值在-1至-2.5之间,提示骨量减少;若T值≤-2.5,则诊断为骨质疏松症。例如,一...
Z值<-2:可能提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,需结合临床情况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(如内分泌疾病、药物影响等)。-2 ≤ Z值 ≤ 1:表示骨密度在同龄人正常范围内。Z值>1:说明骨密度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。三、其他关键信息 检测部位:报告单会明确标注检测部位(如腰椎、髋部、前臂等),不同部...
读懂骨密度检测报告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:一、核心指标:T值与Z值T值是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的核心指标,T值>-1为正常;-2.5<T值≤-1为骨量减少;T值≤-2.5为骨质疏松;若T值≤-2.5且伴脆性骨折,则为严重骨质疏松。Z值反映与同性别、同种族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差异,Z值>-2表示高于同龄人;...
看骨密度检测报告需关注以下要点:一、明确T值与Z值的含义及诊断标准T值是评估骨密度的核心指标,反映检测部位骨密度与同性别、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平均值的差值。若T值<-2.5,提示骨质疏松症;T值在-1至-2.5之间为骨量减少;T值>-1表示骨密度正常。Z值用于比较个体骨密度与同年龄、同性别人群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