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门部正常为圆形,应规律开闭,如不光滑、弥漫性小颗粒状、发红、水肿、糜烂等改变多为十二指肠球炎。如有隆起样改变多为息肉、平滑肌瘤或癌症。在胃镜报告中,还包括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。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通常会标记为Hp(+)或Hp(-),前者表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,后者表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。
胃镜检查报告怎么看?
随着胃镜检查在我国医疗机构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这项检查。胃镜检查不仅能够诊断上消化道疾病,还能进行治疗,如息肉摘除、早期癌症切除、止血、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等。目前,胃镜检查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最佳手段。
胃镜检查主要检查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三段。食管黏膜正常应为淡粉红色,壁光滑,血管纹理清晰,齿状线呈规则的园弧状。若出现黏膜充血、水肿、不光滑、血管纹理不清、条状红斑、糜烂、溃疡等改变,往往是物理化学性因素所致食管炎或返流性食管炎的表现。
食管下端黏膜粗糙、血管纹理模糊不清、水肿、齿状线有缺损或溃疡,往往是Berrett食管病的表现。管壁上见到兰色或紫色的迂曲,向管腔突出的静脉血管者,可能是门静脉高压(肝硬化)所导致的食道静脉曲张。食管壁上见到突向管腔的隆起性病变可能是平滑肌瘤、食道息肉、食道血管瘤、食道癌等,而凹陷下去的病变往往是食道憩室的表现。
胃底是胃的最上面部分,主要观察黏膜有否充血、水肿、糜烂、出血斑点及隆起性病变、曲张的血管等。胃底的黏膜应为浅红或橘红色,黏膜光滑柔软,如黏膜灰白色、皱襞变平坦、缩小、颗粒状不光滑、黏膜下血管可透见,腔内黏液少,这往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改变。
胃体分为上、中、下三部分及大弯侧、小弯侧、前壁及后壁四个方位。正常黏膜应为浅红或橘红色,如有充血、水肿、条状红斑、糜烂、出血、龟背纹样改变的可能是慢性浅表胃炎。如黏膜灰白色、皱襞变平坦、缩小、颗粒状不光滑、黏膜下血管可透见,腔内黏液少,这往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改变。
胃窦部胃最下面的一个部分,此处经常会有充血、水肿、糜烂、疣状隆起、放射状红斑等,这多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改变,也是胃溃疡、胃息肉、胃癌的多发部位。幽门部正常为圆形,应规律开闭,如不光滑、弥漫性小颗粒状、发红、水肿、糜烂等改变多为十二指肠球炎。如有隆起样改变多为息肉、平滑肌瘤或癌症。
在胃镜报告中,还包括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。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通常会标记为Hp(+)或Hp(-),前者表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,后者表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。2024-12-05